- 登入
- 註冊
【人際溝通】把「但是」從字典刪除,換成這個字更有親和力

每當我們聽別人說話時,只要出現「但是」,我們內心就會立刻警戒,感覺到自己即將被反駁,整個對話就開始趨於緊張
反之亦然
如果你也想讓人際互動更融洽,可以試試看把「但是」從日常對話中移除,改用更能延伸話題的方式來表達。
為什麼說「但是」會帶來對抗?
- 否定前面:一旦出現「但是」,前一句的肯定常被瞬間遺忘。
- 增加對立:「但是」在語義上代表轉折,也常被對方解讀為「前面不算,現在才是重點」;衝突感因此增強。
- 忽略共識:往往雙方已經找到共同點,卻被「但是」轉入分歧,錯過了加深理解或合作的機會。
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?以下是我和你分享可以採取的技巧!
1. 面對「但是」這樣回,擴大「正面提議」空間
在爭論或談判中,對方有時會無心地透露一句積極訊號,但下一秒就用「但是」加以轉折。
例如:「其實我認同你計畫的某些好處,但是我覺得…」
這時,我們更應該聚焦在「認同你計畫」的部分。
對話案例
客戶說「我喜歡你們的系統,但是太貴了」後,這時候你應該立刻反問:「剛剛提到你特別喜歡哪個功能,可否多談談?」
透過引導客戶闡述正面價值,而不是馬上解釋「為什麼不貴」。
結果證實,讓客戶明確講出「好處」更能提升購買意願。
下次聽到「其實我覺得有些地方還不錯,但…」時,先讓對方談談「哪些地方還不錯」,多著墨在已經肯定的部分,再引導到你的主張。
2. “Yes, and”思維:將對話往前推進
「Yes, but」往往讓對方感到被否定;「Yes, and」則能保留前一句的肯定,並進一步拓展想法。
這個概念在即興喜劇裡特別常見:即便對方說了一個看似荒謬的點子,演員也會先接住,然後再加碼。
- 用「而且」「同時」或「不僅如此」來連接
- 例如:「我很喜歡你的設計,而且我覺得可以再加點亮色。」
- 前面肯定了設計之美,後面則是補充建議,沒有衝突感。
- 鼓勵對方繼續發揮
- 遇到 brainstorming 或討論時,用「Yes, and」的模式回應,不僅可豐富對方的思考,也讓氛圍更正向活潑。
- 激發更多合作
- 當大家發現彼此不是互相拆台,而是在加分,團隊合作的黏著度也會更高。
3. 刻意練習,不說「但是」改為停頓
在腦中冒出「但是」的那一刻,用停頓替換掉它,或用「而且」「同時」或其他肯定語彙來銜接。
對話案例:「我覺得你剛剛的報告很精彩,(停頓),還有一點小建議讓它更完美。」
4. 用真誠好奇取代下意識的反駁
比起直接說「但是我覺得…」,問句能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,進一步吐露真實想法。
對話案例:「剛剛你提到對這案子還有顧慮,我想進一步了解你是在意哪個環節?」
把「但是」刪除,讓對話更柔和
- 不再動不動就「但是」,你會發現對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;
- 整個溝通過程,也因少了那道轉折的否定,更多了幾分親近和包容;
- 即使彼此的主張仍不同,至少先保留了一個能「共創」或「協調」的空間,而非你一句「但是」我一句「但是」的對立。
習慣性地使用「但是」往往是一種下意識的語言模式,刪掉它並非要所有意見都「無條件認同」,而是更聰明的進行對話。
以「Yes, and」或「而且/同時」取代,將會把交流拉向「加分」而非「打擊」。
當我們願意專注於正面提議、擴大對方已有的肯定點,對話便能往更深入、更充實的方向推進,彼此關係也會因此更緊密。
時間一長,你的人際互動也會累積更多正向能量,讓雙方收穫滿滿!